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意昂体育训练馆里,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花剑,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、突刺,金属碰撞声、脚步声、教练的口令和孩子们清脆的喊声交织在一起,洋溢着活力与热情,这样的场景,在近几个月的北京正逐渐成为常态。
“击剑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教育。”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多少冠军,而是让更多孩子感受到击剑的乐趣,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。”

2020年以来,受疫情影响,北京市的击剑运动经历了艰难时期,训练暂停、比赛取消、俱乐部运营困难,许多孩子被迫离开他们热爱的剑道。
“那段时间,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们失去对击剑的兴趣。”王钰回忆道,“击剑是一项需要持续训练的体育项目,中断不仅会影响技术水平,更可能消磨孩子的热情。”
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,王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击剑运动,她表示,协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击剑运动复苏,包括组织线上训练课程、提供教练培训、制定疫情防控下的训练指南等。
“我们特别设计了居家训练方案,让孩子们即使不能到馆里训练,也能保持基本体能和剑感。”王钰说,“我们还举办了多场线上击剑比赛,虽然形式与往常不同,但至少让孩子们保持了参与感。”
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,北京市击剑场馆陆续重新开放,孩子们也得以重返剑道,王钰形容重启的那一刻“令人感动”:“看到孩子们再次穿上击剑服,拿起剑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。”
王钰强调,后疫情时代的击剑运动推广更加注重“快乐”二字。“过去,人们可能过于关注比赛成绩和技术水平,我们更重视击剑带给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和快乐体验。”
这种理念的改变体现在多个方面,协会调整了青少年比赛的赛制,降低了参赛门槛,增加了趣味性环节,俱乐部也纷纷调整教学方式,减少单一技术训练,增加游戏化和情境化教学。
“击剑被称为‘格斗中的芭蕾’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,还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、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。”王钰说,“最重要的是,它能带给孩子们自信和快乐。”
今年10岁的李小明学习击剑已有三年,疫情期间,他中断了近半年的训练,如今重新回到剑道,他感到格外兴奋。“我最喜欢穿上击剑服的感觉,像个小骑士,击剑让我变得更勇敢,也交到了很多朋友。”
张小伟的母亲王女士表示,击剑给儿子带来了明显的变化:“他以前比较内向,学习击剑后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,疫情期间不能训练,他经常问什么时候能回俱乐部,现在恢复了训练,他每周都盼着那两节课。”
作为北京市击剑运动的推动者之一,王钰介绍了协会在促进击剑运动发展方面的多项举措。
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,协会加强了与学校的合作,推动击剑进入体育课程和课后服务项目。“我们从基础开始,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击剑,发现其中的乐趣。”王钰说。
协会还注重教练队伍建设,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,提升教练的教学水平和理念。“教练不仅是技术的传授者,更是兴趣的引导者和品格的塑造者。”
在普及推广方面,协会举办了多场击剑体验活动和公开课,让更多家庭了解这项运动,王钰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,打破人们对击剑‘高大上’的刻板印象,让它成为更多孩子能够参与的运动。”
数据显示,北京市目前有近百家击剑俱乐部,长期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超过万人,尽管与足篮排等大众项目相比仍有差距,但击剑运动正在稳步发展。
尽管北京市击剑运动正在复苏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,王钰坦言,击剑运动的高成本是限制其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。“装备、培训费用相对较高,我们正在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参与门槛。”
协会正在探索与企业的合作,争取为青少年击剑运动提供更多支持,也在推动装备共享计划,减少初学者的经济压力。
另一个挑战是家长对击剑运动的认知。“很多家长关心的是击剑能否帮助升学,能否拿到证书和奖项。”王钰说,“我们正在引导家长关注击剑对孩子全面发展的价值,而不仅仅是功利性的回报。”
尽管面临挑战,王钰对击剑运动的未来充满信心。“北京作为双奥之城,体育氛围日益浓厚,击剑作为一项兼具智力与体力、传统与现代的运动,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。”
对于孩子们来说,重回剑道不仅仅意味着恢复一项课外活动,更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
心理专家李明表示:“疫情期间,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受到很大影响,重返剑道这样的体育活动,不仅能帮助他们恢复体能,更能重建社交连接,获得心理上的疏导和支持。”
王钰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:一个曾经非常活跃的女孩,在疫情期间因为长时间居家变得沉默寡言,恢复训练后,她一开始站在剑道上不知所措,甚至不敢拿起剑,在教练和伙伴的鼓励下,她逐渐找回自信,现在又成为了那个爱笑爱闹的女孩。
“这就是击剑的魅力所在。”王钰说,“它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挑战,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,如何与他人既竞争又尊重。”
展望未来,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推动击剑运动的普及与发展,让更多孩子能够体验这项运动的乐趣。“我们计划举办更多针对初学者的活动,开发更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体系,让击剑运动更加贴近孩子和家长的需求。”
在那家海淀区的击剑俱乐部里,训练课结束了,孩子们脱下头盔,汗湿的脸上洋溢着笑容,互相交流着刚才的交手心得,教练在一旁看着,不时点头微笑。
王钰站在场边,注视着这一切,眼中充满希望。“看到孩子们享受击剑的快乐,是我们最大的满足,剑道不仅是比赛的场地,更是孩子们成长的空间,他们学到的远不止如何击剑。”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